專業人士財務規劃個案




各位讀者身邊二十多歲,剛出社會不到五年的年輕朋友,普遍收入與資產狀態是如何呢?
以下是令筆者印象相當深刻的年輕個案:

這是一位年約二十五歲的年輕女孩,在一個聚會上認識,有一次聚會恰巧坐著她左側,聚會結束後,忽然詢問筆者,理財相關概念、做法,可否請教?筆者微笑著回答:「當然可以!」於是她回去整理整理手邊的財務與正在使用的工具,相約一個時間再碰面。

再次碰面時,比起在聚會上更能深聊,才發現這位年輕女孩不簡單啊!本身從事需要執照的專業人士,加上帶點業務性質,薪資待遇已較一般新鮮人高。除此之外還有斜槓,加總收入竟達年薪百萬左右,同時已經擁有一桶金,比筆者當年還優秀啊!(汗顏)

除了年薪已是新鮮人的三倍左右,理財觀念、作法亦是不錯。填了財報後發現,已經主動開設外幣帳戶,關注匯率狀況進行換匯,單純撿便宜換匯存作旅遊基金,並無從事外匯投資、透過投資型保單開始了解基金投資、數張儲蓄險等。



筆者詢問這些理財概念從何而來?這位女孩開始講述從小的家庭理財教育。他的父親從小就開始灌輸,付出代價才能有所收穫,並且要懂得靠自己。她向筆者舉了幾個例子:
  1. 零用錢用賺的不是用拿的,舉凡做家事、看牙醫、吃下普遍小孩子挑食不吃的食物等,可以賺到零用錢。(養成金錢不是隨手可得,並且不怕看牙醫、不挑食)
  2. 高中時,父親就事先告知大學學費自行想辦法,因此她半工半讀,大學四年費用都自己負擔。(養成自己想要的自己想辦法)
  3. 紅包存在父親身上,可以額外獲得利息。(養成儲蓄可以收穫更多的觀念)

聽她述說完父親的理財教育後,筆者著實驚訝,這位父親很聰明,其實理財這件事不一定要用上專業、複雜的知識,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培養起,就能打下不錯的地基。

經過討論、檢視後,她會再向筆者詢問理財的原因是,還有現金放在銀行,覺得可惜、浪費,想問問還有什麼理財方式。而現階段擘劃的人生藍圖,由於有良好的理財觀念基礎,及不錯的資產水位,毋須特別調整達成率就已經很高。唯獨因為本身重視身體健康,認為風險機率低,風險規劃較少,筆者於是建議現金流與資產尚在打造的過程中,還是需要運用少部分資金建立風險防護網,避免前面的良好基礎被風險破壞;再來現行做法已經很好,且達成的機率很高,繼續維持現行方式即可。只需將目前較多的銀行閒置存款妥善分配成短、中、長期並找尋適當的理財工具,創造風險溢酬,便可因應未來若結婚生子等人生階段不同時所增加的支出。



讀者們看完上述個案故事,有什麼感想呢?
筆者的感想有兩點
起點:基礎起點相當重要,這個起點包含觀念與本金,尤其觀念更為重要,沒有觀念再多錢也是很快敗光,中樂透頭獎後卻破產的新聞,想必讀者都有看過吧。
時間:筆者常聽到「等有錢再理財」,這當中有個很大的盲點,「時間成本」,尤其在複利的環境下,這個成本更顯重要。晚開始理財的人需要投入加倍的本金才能追上早開始理財的人。



讀者們是不是該開始理財行動呢?
不知從何開始?怎麼開始?怎麼做?會有些擔心嗎?
歡迎與筆者聊聊。

筆者天賦屬性擅長觀察、分析、細節,歡迎與筆者聯絡!
加入好友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