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雖然因為疫情關係,暑假縮短一個月只有八月,這時仍是畢業季。每隔幾年夏天,為人父母想必都會頭痛一件事—小孩要讀什麼學校?
尤其如果小孩想出國深造,就會加倍頭痛,多煩惱一件事—錢,近年來出國留學的比例越來越高,筆者回想大學時的同學、學弟妹,出國比例真的是一屆比一屆高,甚至念完書直接在外國工作也越來越多,以下是去年度教育部的統計:
那麼,留學費用到底需要多少呢?這就要先了解各個國家地區,學校的學雜費、當地生活費等等,這些相關費用、細節、注意事項,google大神可以給出很詳細的資料。因此筆者特別明查暗訪出國念書回來的朋友、現正外地的朋友、輔以公開資料,供各位讀者參考參考:
美國:
英國:
澳洲:
以上面英、美、澳洲的統計可知,平均一年的學費+生活費折合台幣約落在950,000~2,200,000元,若留學2~4年,則總費用少則190萬,多則上看900萬!
回到主題小孩想出國留學怎麼辦?
計算完上述費用後,發現出國唸書真的相當不容易,尤其對於中產階級而言,著實是個龐大的負擔,無怪乎父母為子女的教育辛勤工作、省吃儉用、畢生積蓄全拿出來等新聞時有所見。難道中產階級的家庭,面對子女想要尋求更寬廣視野、受到更好的教育,只能犧牲自己的生活、退休嗎?
日常多數人的模式,單純的賺錢、花錢、存錢,為現在最想要的目標去準備。因此,在子女教育上,當意識到小孩子有可能想要或可以出國深造時,才趕快想辦法準備錢,或者把本來想要買房子、買車,甚至是退休的準備金先拿來用,其它再想辦法,對吧?在台灣,筆者認為從小到大的教育方式,絕大多數是聽話照做,缺少獨立思考、獨立擘劃未來的訓練;加上沒有財商的教育訓練,進而產生這樣的行為模式。
倘若從現在開始,先將未來擘畫出來、擬訂計畫、開始執行,又會是什麼光景呢?筆者邀請讀者一起來算算看,會有什麼差異吧!
由於不同的留學地點、生活方式,產生的費用差距最大近五倍,以中位數500萬為計算基準。在懂得財務規劃情形下,結婚之時便將可能需要的財務目標一一列出,如此便可約有二十年時間準備留學基金500萬。第一種方式存銀行,一年需存25萬,20,833/月,可以試想對於一般家庭,其中一個目標就要拿出2萬/月,加上平時家庭生活開銷、房貸、退休金,壓力可想而知,更遑論只有五年、十年時間準備;第二種方式定期定額長期投資,平均投報率5%的環境下,一個月僅需拿出7,000投資。
讀者們發現了嗎?
繼續用一般的目標設定、準備方式,以及一般的理財方式,就會像現在普遍的社會氛圍,覺得人生好難、小孩不敢生、房子不敢買、退休不敢想,乾脆活在當下。反之,一開始即擘劃人生藍圖,確定出需要多少資源、該怎麼分配、準備,就像旅行一樣,事先安排好行程、住宿、交通方式等等,達成的機率是不是高得多呢?
留言
張貼留言